蔡德康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

小中風 (mini stroke) 不是小毛病?不用緊張?小中風醫學上的學名是短暫缺血性中風(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堵塞腦血管的血栓自行溶解,腦功能障礙的症狀在短時間內自動消失,沒有造成永久的腦組織損害。大家緊記中風或小中風絕對不是意外,而是腦血管或心臟病變已達到嚴重程度,隨時會再出現致命或造成身體永久殘障的大中風。

近年有不少研究發現,有20%-25%的病人中風前曾經出現過小中風,如小中風後沒有及時接受治療,三個月內出現中風的機會高達20%,有一半以上是在小中風後的數天內發生。

小中風和中風的症狀相同,會突然出現腦功能障礙,要記緊「談笑用兵」口訣:「談」–談話時口齒不清,表達有困難;「笑」–笑起來面歪;「用」–一邊手腳無力或麻痺、不聽使喚;當出現上述情況時,當然要找「救兵」–報警求助。中風基金經常教育和提醒市民認識中風特徵及「談笑用兵」這口訣,有中風症狀時切勿遲疑,盡快求醫。

其他小中風的症狀包括:一隻眼睛失去視力,雙眼視野缺損,重影,嚴重頭暈,天旋地轉導致失去平衡等。小中風的症狀會在幾分鐘內自動消失,很少情況會超過一小時,24小時內腦功能障礙的症狀完全消失,而且沒有證據顯示損害腦組織,醫學上的診斷仍屬於短暫缺血性中風(TIA)。即使症狀短時間內消失,很多患者接受磁力共振檢查(MRI)時會見到輕微細小的腦組織損害(腦梗塞,cerebral infarcts) ,醫學上的診斷是輕微中風,而不再是小中風,但對病者及治療上的意義是沒有分別,最重要是盡快找出中風的原因及立刻醫治,防止再出現中風。

小中風患者求醫時,腦功能已經回復正常,臨床診斷主要是靠患者自己或身邊人描述症狀,對症狀的掌握及描述可能不全面或有偏差。醫生亦要考慮病人短暫的症狀是否由其他原因而不是腦血管堵塞引致,例如偏頭痛相關的視覺障礙和先兆、耳水不平衡、耳石症、其他周邊型前庭功能障礙、迷走神經性昏厥、血糖過高或過低、藥物的影響、腦癇發作等。面對奇怪非典型的症狀,病人或醫生又未能確定一些重要關鍵時,要在短時間內作出全面的臨床評估及準確的診斷,即使是富經驗的腦神經專科醫生,都可能是一個挑戰。

ABCD2評分是一個常用於評估短暫性缺血小中風(TIA)病人在2天和7天內會觸發再次中風機會的評分工具:

Age:若年紀大於60歲(得1分)

Blood pressure:血壓高於140/90 mmHg(得1分)

Clinical features:臨床症狀

半身無力(得2分)
言語不清(得1分)

Duration of stroke:中風時間

大於60分鐘(得2分)
10-59分鐘(得1分)

Diabetes:患有糖尿病(得1分)

總分最高7分

6-7分 兩天內再次中風風險為8.1%,7天內再次中風風險為11.7%

4-5分 兩天內再次中風風險為4.1%,7天內再次中風風險為5.9%

1-3分 兩天內再次中風風險為1.0%,7天內再次中風風險為1.2%

除了臨床評估,醫生亦會安排一些檢查,當中最有幫助的是腦部磁力共振(MRI),有一半機會見到細小腦梗塞(cerebral infarcts),可以確實診斷,同時病人也可接受血管造影,了解中風的原因。磁力共振亦能找出或排除其他非血管疾病。若不能馬上進行磁力共振檢查,可以選擇電腦掃描造影(CT scan brain),而其他檢查包括心電圖、心臟超聲波、驗血。

初步診斷輕微中風或小中風後,就要立刻開始治療,血管病變要服用雙重抗血小板藥物(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DAPT),心源性中風要服用抗凝血藥(anticoagulant)。其他治療包括控制三高(血壓、血脂、血糖)、戒煙及改善生活習慣等。研究顯示,盡快評估及治療可以減少中風風險高達80%,有很多權威醫學專業團體都修改指引,建議小中風病人要在症狀出現24小時內得到評估及開始治療。現時有很多地區都設立緊急小中風診所(TIA Clinic),以達至指引要求,風險特高的患者需要考慮住院接受密切監測,以更快完成評估及開始治療。

小中風絕對不容忽視,要立刻求醫,這可能是你避過影響一生的最後機會。

蔡德康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